【深度】气象导航公司未来前景展望

气象导航公司未来前景展望

作者 魏长庚 吴国生

摘要:远洋船舶在大洋中航行时,如何选择一条安全经济的最佳航线,一直困扰着数代航海人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设备的发展、卫星资源的丰富、海洋船舶气象导航服务的兴起,使航运界期盼已久的目标逐渐成为现实。为了缩短航时,减少油耗,避免风险,降低运营成本,船舶气象导航服务已逐渐成为远洋船舶必不可少的一项服务。早期我国气象卫星资源匮乏,气象导航公司多为国外的一些大型公司。随着我国风云系列卫星逐渐投入运营,该如何利用我国卫星资源开发海上气象导航服务,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气象导航,定线服务


图片来源:Norden

一、背景介绍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培育具有先进视野的服务企业,鼓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订,构建新的国际标准体系。

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同时要求拓展国际合作平台,提升国际合作深度与广度,提升交通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发〔2021〕27号)要求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服务大局、当好先锋,力争在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在2021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强调,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充分发挥交通先行的作用,在加大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也要促进制度规则的“软联通”。大力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气象服务作为交通运输行业航海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者和践行者,是船舶与水上设施安全航行和运营的重要保障,是先进航海事业建设的排头兵、示范者。气象服务有具有国际性、全球性、涉外性等特点,是我国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重要的窗口和渠道。气象服务不但涉及先进技术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宇宙空间探索,也需要将技术转化应用到我国社会主义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之中,为国计民生统筹计划安排提供公共服务惠及社会大众,还可以作为商业项目为各行各业提供气象咨询服务保障社会安全, 特别是能够为户外操作,野外作业,远洋活动提供实时和远期的气象服务,避免人员、设备受到不良天气的影响,减少因天气引起的损失。海上气象导航是陆上气象服务在海洋上的延伸,其服务面最广,涉及用户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经济效益最明显的商业服务项目。

航海气象导航服务顺应我国海运事业蓬勃发展新时代的要求、海上安全管理新形势的需要,不同航运服务新业态的需求,将新的技术和产品应用到船舶航线规划,海上风险避让,航线管理等各个方面,不断促进船舶航行安全、提升航运经营整体效率、提高航运服务专业化质量、降低日常维护成本,有利于推进海上船舶管理和通航能力的现代化提升。通过船舶气象服务也可以实现船舶和气象信息态势感知,助力我国远洋船队管理部门实现船队船舶全球范围内安全航行和动态监控。随着船舶智能化的发展,气象导航新产品不断涌现,为展现我国先进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我国先进技术规则、标准话语权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是我国参与世界竞争和争取国际话语权最有效的途径,是我国航运服务推向全世界影响全世界最直接的手段。

二、世界气导公司服务的介绍

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气象导航公司大部分是国外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独立化运营,提供的气象服务也是商业化运作。它们这些公司大多购买美国气象卫星数据和海洋地理数据,然后开发自己公司特色的气象导航产品。据市场预测,2022年气象预测服务市场产值24.695亿美元,2025年达到33亿美元,2030年将会达到35亿美元。这些公司大部分服务于陆上业务和航空业务,其中包括农业种植、工业生产、航空运输、能源建设、公路铁路、体育演出、金融保险等。

图一:气象市场产值统计和预测 资料来源:Vantage Market Research

据Analytical Insight统计,2021年前十大陆上气象服务公司中有7个属于美国的公司(见图一),其他三个分别是澳大利亚(Weather Source)、印度(Skymet)和挪威(StromGeo)。提供气象服务的公司还有Global Weather Corporation,Accuweather Inc., BMT ARGOSS,Precision Weather,The Weather Company(IBM),Fugro,Enav S.p.A,Right Weather LLC,MeteoGroup(DTN),WeatherBell Analytics,Hometown Forecast Services,AWIS,Sailing Weather Service等。

除了陆地气象服务市场之外,海上经营活动也是气象导航一个重要的市场。在海运市场,主要的气象导航服务公司是Weather News(WNI,原Oceanroute),StormGeo(原AWT),TrueNorth,PassageWeather,Weather Routing(WRI),Aerospace & Marine International(AMI)Fleet Weather Ocean Services(StratumFive),Ocean Weather Services,等。这些公司提供大约80%全球航行船舶的气象服务。其中以WNI和StormGeo这两家公司服务的海上设施(包括船舶、试验平台、钻井平台、风电场,潮汐电厂、远海渔场等)最多。这些企业,例如WNI,StotmGeo,Fleetweather,Marine Traffic,MeteoGroup,SOFAR,AdrenaShip等公司不但提供船载气象软件,还可以将岸上气象数据通过卫星网络及时传输到船舶驾驶控制室,实现气象数据和空间地理数据在海图上的有机融合,以供船舶驾驶员实时查询和参考。PassageWeather,Windy,C-Map Embark,iNavX,KnowWake,Navionics,SeaPilot等气象服务公司还专门为小型船舶和游艇提供气象软件服务。目前在国外市场航运还没有中国自己的大型气象导航公司,也没有比较著名的气象导航仪器或软件可供船舶用户选择。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计,海洋经济产值预计在2030年达到3万亿美元,市场前景非常可观。然而,由于天气产生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据瑞士再保险估计,2020年是自1970年世界灾难损失最严重的一年,达到830亿美元,报道2703件船舶的事故。其中以中国沿岸海域的船舶事故最多。

船舶气象服务公司不但可以减少船舶事故的发生,也可以为船舶规划经济航线节省燃油,减少CO2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大多数的船舶公司已经安装船载气导软件。例如,马士基集装箱航运公司旗下的300艘船舶已经和德国国家气象服务中心(DWD)合作安装了50套自动气象观测站(automated weather stations — AWS),该计划作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lobal Ocean Observing System — GOOS)的一部分,为全球海洋观测站数据提供了补充。WNI与瓦锡兰合作,通过WNI的气导服务软件(Optimum Ship Routeing —OSR)与Wartsila的Vessel Performance Solutions (VPS) 系统相连,实时监控船舶车、舵、主辅机、锅炉等设备参数,在电子海图上规划船舶经济航线。目前在Golden Ocean, G2Ocean, Lauritzen Bulkers 和 Ultrabulk 船队大约10,000多艘船舶安装了这套联合辅助系统。DTN旗下的MeteoGroup公司开发了SPOS9 (Ship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System)系统还安装在MAERSK,Zodiac,TORM等船队的船舶上。

三、国外著名的海上气导公司介绍

为远洋船舶服务的著名海上气导公司主要是WNI,StormGeo,WRI,AMI,FleetWeather,TrueNorth。前四家公司的业务占有世界船队近80%份额。其中以WNI业务量最大。

WNI最早于1986年6月11日在日本东京成立。1993年收购世界上最早气导公司OCEAN ROUTES开始全球业务的服务。曾经于2020年与中国移动合作为中国客户提供天气查询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中国气象局2008年开发的“中国天气APP”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替代了WNI服务)。2021年财政年度(2021年5月31日-2022年5月31日)统计显示销售收入196.50亿日元(大约折合1.4亿美元,大约10.0亿人民币)。在世界21个国家有32个办公室,雇佣1101名员工,全球拥有1.3万个气象观测点,每年至少为1万艘船舶提供海上气象服务和1.3万个航班提供天空气象服务,可以为全球1900个港口提供气象预报。服务范围还包括农业,近海建造,海上平台,渔场等经营活动,平均每天为客户出具18万份气象报告或预测报告。

StormGeo公司是另一家比较著名的气导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是从挪威最大的商业电视公司(TV2)暴风雨天气预报中心(Storm Weather Center)发展而来,总部位于挪威西南小镇卑尔根(Bergen)。1998年开始商业化运营,主要是为水电工业、油气能源行业提供气象服务。2014年收购美国加州硅谷的船舶气导公司Applied Weather Technology Inc(AWT)。2021年6月1日被瑞典Alfa Laval收购成为其海事业务部门一个分支。StormGeo目前在16个国家开设27个办公室拥有550名员工,为全球1.2万艘船舶提供航次计划,航路优化和气象评估。在5800艘船舶上安装Bon Voyage System(BVS)系统,在2900艘船舶的电子海图上显示实时气象信息。每年出具7.1万份船舶航次评估分析报告。还服务1400座海上设施,世界30%海上风电设施,全球拥有10万个观测点。2022年销售收入2.3亿美元。

另两家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著名气导公司是成立于1961年位于美国纽约的Weather Routing Inc(WRI)公司(目前是国际超级游艇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uperyacht Society —ISS旗下的经营子公司)、StratumFive 旗下的Fleet Weather Service(目前服务450家船舶公司12329艘船舶)和加拿大的True North公司等。

四、国内著名的气象导航公司

我国提供的远洋气象导航服务刚刚起步,相对国外进入市场较晚,全球气象观测和预报的能力较弱,业务范围较小,服务客户较少。其中较著名的公司有: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海阳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优尼迈特气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无锡九方科技有限公司等。

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CMRC),是中国气象局领导下国家级的气象信息综合服务企业,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卫星资源和技术优势,努力打造自主可控的海陆空“立体化”综合气象服务品牌。除了履行社会部分公共职能外,还开展商业化的气象服务,面向地方政府、航运企业、航空企业、海上工程、港口机场及商贸物流、远洋渔业等领域提供自主化、智能化、融入化、全球化气象服务保障。

上海海阳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以上海海事大学为背景的一家从事全球气象导航服务和相关航行系统软件开发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海上智能交通、智能航运及智能船舶、全球气象导航等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现已为近万艘次的船舶提供了智能化、精细化气象导航服务,包括中远海集装箱运输公司在内的国内各大航运企业和租船公司在使用我们的服务。

优尼迈特气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United Meteo (Shanghai) Co., Ltd) ,2016 年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的专业气象服务企业。依托中国气象局全球精细化气象水文数值预报产品,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跟踪与气象导航系统(Ship Tracking and Routing System, STARS),并由气象、水文、海事、法律、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为远洋船舶提供全天候、订制化气象导航服务,航路设计,船舶航行监控与预警,全球船舶轨迹查询等专业咨询服务。

无锡九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植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由清华大学持股的专注于大气、海洋预报与商业气象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先行的集超级计算、数值模拟、人工智能于一体, 为商业气象、智能环保、交通航运、防灾减灾、智慧城市、金融保险等行业提供气象解决方案的技术提供商。

目前为海上船舶提供气象导航业务的主要是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海阳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后两家公司业务量较小。

五、气导公司经营模式

国外气导公司多是综合经营模式。业务不仅限于船舶气导,还包括陆上气象服务。例如,StormGeo公司服务范围覆盖航运、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航空、农业、山火预警、工业制造、建筑行业、工厂建设、食品加工、制药、木材加工、造纸、汽车、餐饮、零售、医院、金融、保险、公共卫生等领域。该公司能够为40多个国家的用户提供10天的恶劣天气预警,将每年收集的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报告,作为用户融资和投保的重要参考,为政府公告服务机构提前准备应急物资和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例如,每年芒种前后,我国夏粮抢收期间,全国路况和天气预警。某些大城市极端天气预警等。如果有灾害预警处理的联动机制或者气象定制服务的话,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或减少大部分经济损失。

气导经营服务范围涉及到我们社会生活、经济活动、远洋开发的方方面面,其提供的产品也涵盖软件和硬件设施。在航运方面,例如StormGeo为船舶提供的E-suite一整套方案,包括三个单元s-Planner、s-Insight和s-Routing。s-Planner综合航程规划、航线优化,以及海图和图书管理于一体易用的工作流程,达到高效的规划和导航。航线和气象的信息、海图和图书的订阅与库存能同时分享到s-Suite岸端单元,促进船岸团队合作,确保安全、省油与合规。s-Insight提供船队绩效管理,包括:商业、技术和环境等层面。s-Routing结合极具经验的航线分析师和StormGeo的尖端科技,确保船舶安全、省时、省油和减排。专业的航线分析师和服务团队通过24/7全年无休的战略指导,让客户船舶的商业要求得到优化,StormGeo每年为客户节省近130万吨燃料,减少39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除了船载软件之外,StormGeo还开发了S-Insight移动端APP,方便船队管理人员在出差和非办公室环境下能够通过手机或移动设备查询船舶情况,为船舶提供岸基支援。

在硬件方面,WNI公司表现最为出色。该公司在日本千叶幕张(Makuhari)和美国奥克拉马洲(Oklahoma)拥有两个研发中心,专门开发与气象有关的硬件产品。例如卫星(Wnisat)、3D鹰眼雷达(Eagle Radar)、多普勒气象雷达(WITH Radar)、物联网传感器(Soratena)、气象分析仪(WITH Sensor)、小型气象信标(WxBeacon)、花粉观测机器人(Pollen Robot)、海啸雷达(Tsunami Radar)、无人机探测系统(Drone+Flight Tracker System)、现场摄像机(Live Camera)、船用手持气象显示仪(Seamans Eye)等,还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的虚拟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科技体验。

国内的气象导航也应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公司的管理理念、方法和管理,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着手,首先在软件和个性化服务方面下功夫,苦练基本功,将软件应用和用户个性化体验做精做细,使用户能够体验到使用国内气导产品的优势和满意度。借助我国交通系统现代化建设的东风,将气导数据能够应用到智能航运或智能航保产品之中,为将来智能船舶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实时、虚拟化的产品。

六、我国气导公司的发展前景

(一)优势

自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受到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危机严重的冲击,扰乱了世界能源供给、粮食运输和商品供应链供应,导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和持续疲软,对外贸进出口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国际物流供应链还没有完全恢复,海运贸易还没有恢复到2020之前的状态。据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1.9%,预计2024年温和回升到2.7%。而中国作为一枝独秀,2023年经济预计增长4.8%,同时会带动东盟地区4.4%的增长率。全球气导业务与国际贸易业务量息息相关,贸易量的增加,业务的需求也就相应地增多。

由于世界贸易主要依赖船舶运输,贸易量的增加也导致船舶数量剧增。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最新报告《2022年海运述评报告》(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统计,2023-2027年期间,预计海运年增长率为2.1%。2022年,100总吨以上的船舶数量超过10万艘(102,899)。其中中国船东拥有船队8007艘,新加坡船东拥有船队2799艘、香港旗船东船队1822艘。截至2022年12月31日,仅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经营船队达1394艘,排名世界第一。[1] 招商轮船经营管理船舶达333艘。[2] 国家开发银行旗下的“国银金租”拥有船队259艘。这些都有可能是我国气导公司潜在的客户。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0)》报道,截至2020年末,我国金融租赁行业自有船舶规模为1301艘,资产规模达2253.87亿元,同比增长31.9%。金融租赁行业自有飞机规模为1738架,资产规模为4500.43亿元。根据克拉克森2022年《中国航运融资租赁市场季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底,中国船舶租赁公司共有85家,中国租赁公司船舶资产总量2669艘。希腊Petrofin Research统计,在全球范围内,以工银租赁、国银租赁、中国船舶租赁等为代表的中国租赁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占到世界金融租赁市场15%以上的份额,持有的船舶金融资产达到665亿美元。我国已经在世界大宗商品贸易和船舶金融拥有较强的话语权,我国气导公司走向世界,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无比优越的先天条件和无限应用前景。

(二)劣势

然而由于我国气象导航产业起步较晚,最早是在1970年我国气象卫星中心开始研究空间气象探测技术,于1988年发射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的气象卫星。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了“两代四型”共19颗风云气象卫星。到2035年,我国终将建成第三代风云气象卫星综合观测体系。而在美苏星球争霸时期,美国军事信号公司(Army Signal Corp)在1959年2月17日发射第一颗气象实验卫星,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1960年4月1日成功发射了空间气象卫星(TIROS-1),截至目前已经发射10个电视红外观测卫星(TIROS)。1974年美国宇航局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目前总共发射了15颗,其中仍有5个同步轨道卫星在运营。美国1964年开始的Nimbus星云计划又发射了7颗地球观测卫星。美国环境科学服务管理卫星计划(ESSA - Environmental Science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Satellite Program)又发射了9颗大通道卫星以提高气象数据的传输。1978年开始陆续发射了18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美国海军国防气象卫星部门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DMSP)还管理着巨大数量的极地轨道卫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2022年,完成了全球海表面(水)温度(SST)数据集与全球陆地表面空气温度数据集合成。

除了卫星资源和技术设备之外,气象导航还面临英语世界的法律问题。使用气导服务的客户业务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租船合同,商业合同大部分都是英文为主,不可避免面临英语使用环境和海洋法系下的普通法判例的困境。我国气导从业人员大多数是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对英文合同,英语交流,特别是发生纠纷后英国法适用问题和法律判例了解不多。英国判例法在航运贸易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气导业务从业人员也需要加强对英国法的学习,了解、掌握,并充分参与到客户经营的各个流程。在气导服务的全流程,不但为客户提供技术上支持,还可以为其提供法律上的援助。

另外,我国气导公司与行业协会交往不够紧密,没有取得行业协会的背书和支持。例如:仲裁协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CMCC)、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CIETAC)、香港仲裁委员会(HKIAC)、新加坡仲裁中心(SIAC)、伦敦仲裁委员会(LMAA)、国际商会(ICC);船东互保协会和保险公司:中国船东互保协会(China P&I)、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东海保险、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伦敦保险协会(IIL),以及12家国外船东互保协会(2023年2月20日,北英和标准两家合并);涉及进出口贸易的行业组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粮食商业协会、中国粮油协会、中国煤炭协会;国外船舶协会:波罗的海行业公会(BIMCO)、世界航运公会(ICS)、国际干散货船东协会(INTERCARGO)、国际独立油轮船东协会(Intertanko)、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OCIMF)。如果可以,最好与这些行业组织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果我国气导公司出具的技术报告作为专家法律证言证词的权威性将来能够得到这些组织的认可或承认,这将大大增加我国气导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三)挑战

目前我国气导刚刚处于起步,快速发展阶段,我们还需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1.涉及航运的人士较少:最好是能够在船上工作并具有一定航海经验的船长或大副,了解船舶性能和亲身经历过各大海区海况的航海人员参与船舶气导工作。2.了解国际贸易和英国海商法的人士较少:由于租船合同或委托人的要求千差万别,所要求的服务标准内容也有不同。气导服务不只是技术上的服务,还涉及法律方面的服务,特别是英国法的后期争辩。3. 行业组织背书或接纳程度较低:需要我们从业人员与行业组织进行交流,加强合作,提高行业知名度。4.主营业务量较少:由于我国气导业务起步较晚,工程、航运、保险、银行等行业对我们的业务了解不多,需要加大宣传和推广,扩大业务合作范围。

(四)机遇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一个举世无双、行业齐全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从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从原料矿产到工业母机的一切工业产品,这是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进一步升级产业所必需的基础和动力。据我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首次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其中,出口23.97万亿元,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增长4.3%,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全球贸易最新动态》报告显示,全球贸易额在2022年达到32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总额约为25万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0%。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球总额的21.6%。我国强大的海运和陆运物流网在确保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快捷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约有2500万艘次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口,约40万艘次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我国口岸。我国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储等外贸新业态不断出现,发展迅猛。这些都为我国航运贸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我们气导行业作为我国外贸走向世界和融入世界的重要支持者和保障方,为我国持续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深耕美欧等传统市场、进一步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培育外贸增强竞争新优势保驾护航。我国交通航运事业从自主-自立-自足-自强的奋斗历程也是我国气导行业开创新业务奋进新征程发展新格局的精神引领和价值追求。展望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个百年,气导行业应主动做好还是交通航运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勇于担当这一历史使命,勇于追求第二个百年目标,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助力加快建设我国交通强国和海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蓝图。

七、结语

目前我国气导业务还处于发展阶段,气导的硬件部分比较欠缺,气导软件产品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这需要我们从市场着手,从客户使用体验发力,努力培养自己的客户群体,将我国优秀的气导产品呈现给用户,推向市场。首先我们应找准市场定位和潜在客户需求,在船舶租赁市场寻找未来合作的伙伴。在早期燃油价格偏低的时代,船东方面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燃油价格上涨,环保压力增加,船东需要对公司船队的船舶性能参数实时监控,特别是使用气导服务对船舶航次进行评估,以了解船舶的实际表现情况。

我们还应当主动调查客户需求,了解客户具体要求,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开发适合船舶公司气导软件。加大宣传力度,让国内的客户了解我国气导公司,并向他们推介船载气导软件的同时,力争在国际航行的五星旗船舶安装或使用我国气导产品或者我国货运公司/租船公司接受我国气导服务。         

作者:魏长庚 吴国生 均为高级船长职称

吴国生船长: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0] 《2021年海上交通安全法》第25条:天文、气象、海洋等有关单位应当及时预报、播发和提供航海天文、世界时、海洋气象、海浪、海流、潮汐、冰情等信息。

[1] 来源:中远海运官方网站https://www.coscoshipping.com/col/col6858/index.html

[2] 来源:招商轮船官方网站https://www.cmhk.com/main/ywfw/jt/hy/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