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船企月均工伤超20人!造船业成“高危行业”?

连续15个月因为事故、疾病导致的产业灾害受害者达1139人,累计工伤事故受害者636人,两大船企月均工伤事故超过20人,日均工伤超1人——作为韩国的主力制造业,造船业事故频发引起了韩国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

去年共有15名工人死亡!两大船企日均工伤超1人

今年1月14日,位于韩国蔚山市东区的HD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内的道路上,一辆拖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造成驾驶摩托车的一名50多岁员工重伤,在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5月17日,位于韩国全罗南道灵岩郡的HD现代三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一名43岁的工人在作业中坠落昏迷,送医4天后不治身亡。韩国雇佣劳动部5月22日确认,正在进行船舶焊接相关装配工作的工人系从检修孔坠落,事故原因疑为检修孔未安装盖板或处于未固定状态。据悉,通常在安装作业时由两人一组进行,但事故发生时这名工人处于单独作业状态。

5月27日,位于韩国庆尚南道巨济市的三星重工巨济造船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9岁的外包工人郑某某在进行起重机修理作业时,由于单轨起重机突然移动,遭夹击死亡。而就在19天之前的5月8日,该船厂还发生了一起工人断臂事故,一台800吨级起重机在进行400吨负荷测试时,钢缆电线因过热而发生了断裂,钢缆碎片击中一名50多岁的转包工人的手臂,导致其胳膊被切断,被送往医院接受了缝合手术。

这是今年以来媒体公开报道的韩国船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而在去年,韩国船企总计有15名工人死于安全生产事故。

根据韩国雇佣劳动部提供的造船业产业灾害数据,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造船业因事故、疾病导致的产业灾害受害者达1139人,其中事故受害者共636人,涉及HD现代重工308人、韩华海洋328人,这两家企业月均事故人数分别为20.5人和21.9人,以工作日计算,日均至少1人受伤。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与建筑业、钢铁业类似,造船业高温、高处(2米以上)作业密集,涉及钢铁构件和重型设备的操作较多;同时,同一作业空间内本工、转包工、外包工混杂作业,安全守则执行与安全意识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受劳动力短缺影响,韩国船厂的外籍劳工占比不断上升,但由于他们用韩语沟通存在困难,进一步增加了风险。 

赶工期致安全管理缺位,造船业安全投入不足引质疑

韩国业界有观点指出,尽管去年韩国造船业以1098万修正总吨(CGT)的接单量位居全球第二,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行业安全管理却严重滞后。特别是韩国造船业的技术能力已获得全球认可,而且为韩美关税谈判作出了贡献,成为韩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名片”,但在安全投入方面却严重不足。如今,到了必须加大降低工伤风险投入力度的时候了。

据韩国雇佣劳动部发布的《2024年产业灾害现状》报告显示,去年,韩国制造业工伤赔偿批准死亡人数达187人,仅次于建筑业的328人。制造业中,机械器具、金属、非金属矿物产品制造业(含钢铁业)死亡人数最多,为93人;造船业(船舶建造及修理业)次之,达15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按从业人数计算,造船业事故率为2.63%,是韩国制造业平均值0.8%的3倍以上,也高于机械器具、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1.02%的事故率。

韩国业界安全专家分析称,低成本运营模式是韩国船企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80年代,韩国造船业凭借较低的人工成本和快速的交付期赶超日本等竞争对手,实现了快速发展。但从2000年代后期起,造船市场的长期低迷导致韩国船企安全投入不足,转包工、外籍劳工占比不断扩大,生产现场危险系数持续升高。 

韩国雇佣劳动部此前对船企实施的特别监督也印证了这些问题。去年1月,在韩华海洋巨济造船厂接连发生两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后,该部门在2-3月对韩华海洋开展的特别监督中,共查出61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征收罚款26555万韩元(约合136万元人民币)。这些问题包括需安装安全栏杆区域未设置栏杆、坠落危险场所未采取防护措施等。

韩国进出口银行(KEXIM)海外经济研究所首席研究员杨宗瑞表示:“造船设施越陈旧的船厂,越缺乏基本安全装置。”对此,韩华海洋相关人士回应称:“雇佣劳动部对公司开展特别监督前后,我们已通过外部专家开展深入排查,并在落实改善对策。” 

同时,造船业具有数万人按工程分类作业的特点,内部转包问题突出。据韩国雇佣劳动部2022年的调查数据,韩国造船业5.1万名直接生产岗位中,正式员工只有1.1万人,仅占21.5%,其余均为转包岗位,且转包工人大多从事高危作业。

韩国某船厂一名转包工人透露:“船体外部的焊接、涂装、管道等高处作业,通常不会交给船厂的本工。” 

多层转包与“物量组”成惯例,加剧安全管理漏洞 

更值得关注的是,韩国船企的合作公司(转包企业)为降低成本,将业务再次低价转包给“物量组”的惯例,进一步削弱了船厂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首尔科学技术大学(Seoul Tech)教授郑兴俊指出:“为以最低价承包并满足紧迫的新船交付期,韩国船厂往往依赖临时工性质的‘物量组’。”事实上,韩国船厂在设备维修、清扫及工程作业中的工伤事故,多发生在转包企业负责的环节。

对此,韩国劳动研究院(KLI)研究委员朴钟植表示:“转包工人对设备的理解度低,导致事故发生率偏高。” 

韩国业界专家建议,鉴于外包、转包结构已成为韩国造船业的固定模式,船厂需从转包流程、作业现场管理、危险状况应对等方面进行系统性改善。郑兴俊教授提出:“政府应出台规定,限定再转包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此外,韩国业界还有意见认为,应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产业现场,扩大由船厂与转包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安全保健委员会”运营,以弥补小型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的短板。

但对这一建议,韩国造船界也有人存在担忧,即船厂是否需对转包企业的整体劳动环境负责。对此,韩国仁济大学(Inje University)保健安全工学系教授金泰九表示:“需通过政策引导,让船企形成‘越重视安全投资,越能获得回报;安全管理越完善,企业运营越顺畅’的认知。”

工会和政府施压,韩国船企开始加大安全投入

HD现代三湖今年5月17日的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发生后,工会方面提出了“船厂安全措施没有落实” 的质疑。韩国全国金属工会光州全南支部5月22日在光州雇佣劳动厅前举行新闻发布会,敦促“严惩资方负责人”。工会强调,资方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安逸应对”是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工会方面指出:“现场确认的结果显示,盖板几乎与孔口大小相同,是固定不稳的结构,无论是谁,如果踏上盖板,都有坠落的危险。作业前检查盖板设置及固定与否的安全管理者的责任没有履行。公司方面的安全保健系统实际上已经失效了。”

三星重工5月8日发生工人断臂事故后,巨济市的社会团体“巨济经济正义实践市民联合”5月11日发表声明表示:“虽然发生了工人胳膊被切断的事故,但公司方面并没有对结构性的原因进行解释或出台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这可以看作是放弃了对工人的安全管理责任。这是公司方面回避责任,只专注于降低成本的产业结构弊端暴露出来的资本主义野蛮性和贪欲。这是我们整个社会面临的劳动及产业安全的危机,因此敦促三星重工拿出负责任的态度,政府也应对此采取有效措施。”

韩华海洋前年年底至去年年初接连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后,工会方面表示:“事故原因是韩华集团收购原大宇造船后安全保健系统的后退和失败造成的。韩华海洋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问题,船厂连基本的安全管理都没有做好,这一现实正被一五一十地揭露。”

同时,韩国总统李在明上月也发出了对发生工伤事故的企业实施惩罚性赔偿的警告。

按照韩国国会2021年1月召开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处罚发生重大灾害的企业及负责人的法律》规定,员工因工死亡时,雇主或经营责任人将被处以1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10亿韩元以下罚金;负有责任的法人或机构也将被处以50亿韩元以下的罚金。

据悉,面对政府对工伤事故的强硬管控方针以及工会方面的压力,韩国船企近期已开始强调安全投资。HD现代集团会长权五甲在发表今年新年贺词时向全体员工着重强调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他郑重表示:“安全问题,无论对于三家造船子公司,还是集团旗下所有生产现场而言,都是首要考量。在安全保障层面,各子公司社长务必高度重视人力与预算的投入。”

HD现代重工则表示:“自8月18日起,针对坠落、夹伤、触电、窒息、火灾等9类重大事故相关的安全守则违规行为,公司将全面实行‘零容忍’的安全管理制度(The Safe Care)。”该制度将上述9类核心风险要素指定为“绝对禁止事故”,并规定若违反相关安全守则,即使未发生实际事故,也立即停止作业。

韩华海洋也承诺:“到2026年,公司将总计投入2万亿韩元(约合103亿元人民币)用于安全改善。”据悉,韩华海洋自2023年5月被编入韩华集团序列后,当年在安全保健领域的投资金额达到3212亿韩元(约合16.5亿元人民币),比2022年增加了600亿韩元(约合3.1亿元人民币)。2024年,该公司在安全保健领域的投资增加到3500亿韩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其中在智能安全领域就编制了550亿韩元(约合2.8亿元人民币)的预算。这些投资将主要用于构建安全设施、更换老旧设备、设置危险机械器具类防护装置、员工安全保健培训等。同时,该公司与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相关的业务人员数量在2021年为284名,2022年为277名,到2023年底已增加到300名。

而在三星重工,该公司建设的可以一眼俯瞰其巨济造船厂内安全、保安、基础设施等全景的控制塔“综合管制中心”已在今年5月23日投入使用。该综合管制中心设在巨济造船厂HSE馆内,面积198平方米,将此前分散的安全及保安相关管制功能合二为一,结合了人工智能(AI)基础影像识别、无人机航空巡查、智能头盔等最新技术,大幅提升了实时监控和事故应对能力。

据悉,该中心通过设置在船厂各处的闭路监控系统(CCTV)实时监控安全状况,特别是在涂装车间等火灾危险较高的区域引进了可以自动感知起火征兆的AI闭路监控系统,在海洋工程等高危作业区域还使用了移动式闭路监控系统,将死角地带最小化。同时,该中心还利用无人机开展定期航空巡查,可随时检查主要建筑物或危险设施的异常情况。此外,在发生事故时,该中心可通过现场人员佩戴的智能安全帽实时确认受害者信息,并与医疗设施连接,由此建立了迅速、准确的应对体系。

三星重工代表理事、副会长崔成安强调:“综合管制中心将超越单纯的闭路监控系统管制水平,发挥智能安全和智能保安核心基础设施的作用,为实现无事故、无灾害造船厂做出巨大贡献。”

2010年,三星重工在韩国造船业界首次从英国伦敦船舶联合委员会(JHC)得了船建险风险评估A级,并在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次获得A级。2021年4月,三星重工在JHC进行的船建险风险评估中,再次获得最高等级“A”,成为“全球最安全的造船厂”,也是唯一一家拥有这一评级的韩国造船企业。A级是JHC船建险风险评估的最高等级,指“事故发生风险极低的水平(Extremely low levels of risk)”。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