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制!6000米级深海ROV成功海试

8月23日,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标志着“中山大学”号正式跨入我国少数拥有6000米级深海ROV的科考船行列,将为中山大学立体化开展深海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连日来,“海琴”号深海ROV完成多个潜次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4140米,开展了多项科考试验,实况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及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开展深海试验前,该ROV所有零部件在陆上试验环境中都通过了6000米压力测试,此次海试主要是起到验证作用。按照常规准则,基本上大部分6000米级装备通过4000米级实际海试验证后,就可判定满足全深度指标要求。

“海琴”号深海科考型ROV针对深海探测场景研发,由中山大学专项支持,委托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生产,加装于“中山大学”号科考实习船船体,可实现科考船对深海科研目标的精确定位观察和样品获取,能近海底长期开展海洋环境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新物种发现、基因获取等深海科考工作,助力立体化深海科学研究取得更大进展。

本航次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于8月13日从珠海起航前往南海目标海域,计划航期25天。同时执行全海深自主遥控无人潜水器(ARV)“海斗一号”的深海科学应用任务,开展多学科的海底采样。近期,“海琴”号和“海斗一号”将结合海洋气象无人机观测、海洋地质过程探测、深海生物生态观测、30米重力柱采样任务等科学需求在南海多个工区继续开展试验性应用。

据了解,“中山大学”号由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进行详细设计,江南造船进行生产设计及建造,在2021年6月成功交付。

“中山大学”号船长114.3米,型宽19.4米,型深9.25米,设计吃水6.0米。该船经济航速12.0节,最大试航速度16.5节,排水量6880吨级,经济航速下续航能力15000海里,额定100人编制下自持力60天。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具备B3冰级加强,采用直流母排+蓄电池储能技术,艉部配有两套永磁电机驱动的齿轮全回转主推进装置、艏部配有两套轮缘永磁侧推装置,具备DP1动力定位能力,具备全球航行能力且能毗邻极地冰区作业的新一代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

自投入使用以来,“中山大学”号持续深耕深海探测领域,截至2025年7月,该船已执行23个科考航次(段)。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