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VS赞成!行业最重要的表决来了

10月14~17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将召开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特别会议,内容包括对净零框架修正案草案进行投票,决定其是否通过。

10月10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能源部长赖特和交通部长达菲发表联合声明称,将采取阻止某些国家船舶进入美国港口、签证限制、商业处罚、征收港口费、对相关官员进行制裁等措施,保护美国免受联合国首个全球碳税IMO净零框架的影响。

10月12日,欧盟交通运输总司发表声明称,欧盟将净零框架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呼吁IMO下周通过该框架。

针锋相对的声明,表明净零框架反对力量与赞成力量间激烈的博弈。相关人士透露,净零框架需要IMO《防污公约》(MARPOL)缔约国三分之二赞成才能通过。此前投票原则上均不计弃权票,只算“赞成”或“反对”,但此次美国正游说将弃权票计入“分母”。客观来讲,除了此前已旗帜鲜明对净零框架持反对立场的产油国,还有不少与该草案利益相关不大的国家,也可能投弃权或反对票,“卖美国一个人情”。这些因素给净零框架的通过增添变数。

不过,净零框架的赞成力量更不容小觑。IMO秘书长阿塞尼奥·多明格斯已多次表示,相信该协议将获得通过。他说:“我做出这一表态是基于该组织的过往记录、我们之间的合作,以及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一些需要特别解决的问题的理解。”

美国反对,甚至打出制裁牌

美国日前发布的联合声明称,正在考虑对支持向美国消费者征收全球碳税的国家采取以下行动:进行调查并考虑制定潜在法规,以打击某些船旗国家的反竞争行为,并可能阻止在这些国家注册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实施签证限制,包括增加费用和处理程序、强制重新面试要求和/或修改C-1/D海员签证配额;对来自支持该框架国家的船舶、液化天然气项目或基础设施合同实施商业惩罚;对支持该框架的国家拥有、运营或悬挂其旗帜的船舶征收额外的港口费;考虑对支持激进气候政策的官员实施制裁。美国将采取行动,对那些支持欧洲主导的这种新殖民主义全球气候法规输出的国家采取制裁措施。

早在今年4月,在IMO MEPC第83次会议批准净零框架之前,美国就公然表示反对并退出谈判。美国称该草案为“公然不公的措施”,并威胁将对支持该协议的国家进行报复,还将采取对等措施,以抵消美国船舶可能被征收的费用。

最终,净零框架在MEPC 83上得以获批,其中,63个国家投赞成票、16个国家投反对票,24个国家弃权。

9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正在积极探索并准备采取补救措施,包括关税、签证限制和/或港口征税”。该发言人表示,该部门将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和盟友”接触,建议他们采取类似措施。

据路透社报道,荷兰基础设施和水资源管理部发言人表示,荷兰政府收到了美国政府代表的口头警告,美国政府表示,如果荷兰支持采用该框架,荷兰可能面临关税或其他报复措施。

业内人士透露,美国最近几个月一直在做工作,试图改变投票计算方式,并说服其盟友至少投出弃权票。原先IMO的惯例是不计算弃权票,但此次美国的策略是说服相关国家弃权,然后要求IMO按照所有有效票数的三分之二来计算,即把弃权票计入“分母”,这样算下来大大增加了净零框架修正案草案不能通过的概率。因为有一些“无关痛痒”的国家可能会为了迎合美国弃权或是投反对票。

不只美国,“反对声音”五花八门

临近表决之际,更多的航运企业及机构表态反对或要求修改净零框架。

据路透社报道,9月18日,由挪威大亨John Fredriksen旗下Frontline、希腊船王George Economou的TMS集团、Marinakis的Capital Maritime、Angelicoussis集团以及沙特Bahri领衔,一批掌握全球油船与散货船运输市场话语权的船东公开发表联合声明警告IMO:该方案若不修改,将给行业与消费者带来过重负担。随后,希腊Dynacom、Dynagas、Centrofin、GasLog,以及韩国韩华海运、加拿大Seapeak和Stolt Tankers等公司也陆续加入其中。这些船东合计掌控超过1200艘船舶、1.5亿载重吨运力。他们在公开信中指出,目前框架缺乏激励机制,既无法保证减排目标的落实,也无法为行业转型提供公平竞争环境。这些船东表示:“就目前而言,我们不相信IMO的净零框架能有效支持海运业的脱碳进程,也无法确保其预期的公平竞争环境。”他们呼吁在框架通过前进行“关键性修正”。

希腊海运部长瓦西利斯·基基利亚斯在9月底举办的伦敦国际航运周上也呼应了这些担忧,他表示,修改是至关重要的。

船级社中的美国船级社(ABS)则呼吁IMO“按下暂停键”,提出应在确保过渡路径清晰、资金治理透明的前提下再推进。

石油公司则强烈抨击新规,称其“不公平、无效、缺乏确定性”,不足以让各国采纳。

巴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委内瑞拉和也门等产油国更是“意料之中”地呼吁暂缓通过IMO净零框架——4月投票批准净零框架修正案草案时,投反对票的正是这些产油国。沙特对该框架的成本与法律基础提出了质疑,该国表示,航运碳税将推高食品和大宗商品价格,发展中国家将首当其冲,且无法真正推动船舶燃料转换。同时,净零基金筹资、支出以及惩罚不合规的权限超出了MARPOL的法律范围。

此外,环保组织也发出“反对”的声音,但理由完全不同,那就是现有框架中的分级碳价机制筹集的资金远远不够推动绿色燃料转型,更无法补偿贫穷国家,需要进一步增加。

业内人士表示,反对声音的背后是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在临近表决之前,这些声音会很多,因为他们会加强舆论造势以影响表决结果。

反对归反对 ,“通过的力量”依然强大

在反对声中,更有坚定支持净零排放框架通过的强大力量。

10月12日,欧盟交通运输总司发表声明称,支持IMO层面采取雄心勃勃的全球措施,旨在实现航运业脱碳,并确保全球公平的竞争环境。欧盟将净零排放框架视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呼吁IMO下周通过该框架。该法案通过后,欧盟委员会将审查现有的相关欧盟减碳法规。

此外,就在上周,丹麦航运协会、日本船东协会、比利时皇家船东协会、荷兰皇家船东协会、新加坡船东协会、英国航运商会、挪威船东协会等全球七大航运协会负责人共同呼吁IMO在即将召开的MEPC特别会议上采纳“净零排放框架”。其联合声明指出,航运业因其全球性特质,迫切需要一项全球性法规以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性法规是实现既定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的必要条件。它有助于减少排放,为航运业创造统一且可预测的框架环境,并向投资者与生产商发出最强烈的信号,促使其扩大替代燃料生产规模,以满足航运业迈向零排放的需求。该声明呼吁IMO成员国团结一致,为全球气候措施投下赞成票,并警告若此举失败,将严重阻碍绿色转型,并可能导致航运业陷入复杂且碎片化的区域性气候法规困局。

此前,由包括世界最知名船东在内的180多家公司组成的“零碳联盟”发表声明,呼吁通过净零排放框架。他们警告,若10月无法通过净零排放框架,将导致各地区出台零散的自定措施,实现IMO的净零目标将变得不可能。一些航运界高管警告,净零框架失败或许会让一些船东暗自庆幸,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欧盟将扩大碳排放交易系统(ETS)与欧盟海运燃料法案(FuelEU) 的适用范围,与此同时,其他国家或将以“联合国体系失效”为由,自行推出碳税。

而IMO秘书长阿塞尼奥·多明格斯更是坚定表示,净零排放框架将于10月获得通过。“我做出这一决定是基于该组织的过往记录、我们之间的合作,以及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一些需要特别解决的问题的理解。”他在其首次对巴拿马进行的正式访问中表示,为降低航运排放而由IMO达成的经济措施并非“税”,而是一项旨在防止各国或各地区出台单边监管举措的全球性机制。“在10月举行的会议上,我们将听取各方意见,回应关切,并以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方式推进相关措施。”“我们需要全球性措施,以便海上运输能够继续高效运行,从而避免更消极且不均衡的实施。”他表示,与欧盟的对话已形成共识:一旦全球性措施生效,欧盟将取消其方案。

《劳氏日报》分析认为,在IMO的投票体系中,船东由国际航运公会和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等行业组织代为发声,但真正拥有投票权的是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型船旗国。作为航运大国的希腊和塞浦路斯已在4月投下赞成票,此次它们也必定与欧盟27国保持一致,船东最新的表态很难改变结果。小岛国在4月投票时因抗议而弃权,如今却呼吁加快基金建设,到了关键时刻,他们很可能会选择投赞成票。最可能的方式是修修补补现有机制,而非推倒重来。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