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高桥造船建造的第二艘大型邮轮H1509船公共区域正式进入天花封板全面施工阶段,较首制船同期提前5个月,效率提升显著。
在邮轮建造中,公共区域天花封板看似是“最后一步封顶”,实则是对前期建造精度、多系统协同能力的考验。尤其是像H1509船这样体量更大、功能更复杂的邮轮,在特色餐厅、游客中庭、多功能厅等公共区域的天花封板方面,挑战更多、难度更高。
H1509船公共区域天花封板面临四大核心难点:一是空间受限且处于动态施工环境,邮轮公区天花多含弧形穹顶、分层吊顶及嵌入式设备开口,作业高度超过3米,同时需避让多类设备口、配合下方施工,偏差易导致接缝错位、设备开口不匹配及高空安全隐患;二是天花封板需确保以水电、通风、消防、通讯等背景工程100%完工为前提;三是材料需同时满足防火、防潮抗霉、隔音、轻量化、环保五大要求;四是交叉作业问题,H1509船25599平方米公共区域涵盖约50个功能空间,天花封板需分区域推进,并且配合整体内装进度。
邮轮内装团队积极总结首制船建造经验,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攻坚。与此同时,围绕“保节点、铸精品、提效能”主题,开展了为期四十五天的劳动竞赛,实现大幅提速:深度融合设计与施工,以精益管理理念为指导,实现了封板路径的精准模拟与材料工艺的全流程优化;通过一系列精益改进,在保障多区域高效协同作业的同时,有效控制安装精度与材料损耗,实现了工期与质量的双重提升,为后续内装工程与系统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H1509船公共区域天花封板难点的突破,并非单一节点的效率提升,而是国产首艘邮轮建造经验系统、全面总结的成果。这一进步意义深远:既标志中国邮轮内装脱离“被动整改”模式,迈入“主动管控”阶段,更意味着我国在邮轮核心建造领域实现关键技术与管理模式的双重突破,为大型邮轮自主化进程奠定稳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