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翻红!中国邮轮经济进入增长周期

近日,“2025进博会上海会议活动”产业论坛之一——“2025上海邮轮经济发展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发布了2025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及《2025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邮轮绿皮书)。数据显示,中国邮轮市场逆势翻红,本土品牌市占率飙升至40%,外籍游客量暴涨210%,国产邮轮建造再获突破。

邮轮绿皮书介绍,全球邮轮市场在2024~2025年实现强势复苏,游客量预计达3770万人次,较疫情前增长106%。亚太地区成为增长主引擎,其中中国市场贡献超半数增量。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客源市场,其复苏节奏显著快于国际平均水平,2024年母港客流量同比激增,为全球产业注入确定性。

2025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研究团队表示,中国仍是亚洲邮轮经济增长不可缺少且重要的支撑,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累计接待国际邮轮376艘次、进出客流量204.7万人次,较2024年大幅增长28%,年内有望达到250万人次,继续稳固亚洲第一地位,标志着中国邮轮市场已走出恢复期,进入新常态增长周期。基于优化后的邮轮经济景气指数评价体系和实时大数据测算,2025年中国及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分别为102.28和102.34,均已恢复至2019年水平之上。

爱达邮轮“爱达·魔都号”单船接待量超35万人次,推动中资邮轮运营份额从疫情前不足10%提升至40%。国际品牌如皇家加勒比“海洋光谱”号和“MSC地中海荣耀”号加速回归,形成“中外并进”竞争格局。未来,随着第二艘国产邮轮“爱达·花城号”2026年交付,本土品牌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邮轮入境游实现跨越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入境邮轮游客达5.92万人次,同比增长210%,其中上海港接待国际游客近3万人次。

中国邮轮建造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于2025年1月完成全船贯通,建造周期较首制船缩短,国产化率提升至近40%。该船总吨位达14.19万吨,优化了中庭布局和水上乐园设计,可搭载5232名乘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化孪生技术,使设计改单量下降80%,质量检验一次通过率达98.86%。本土船供配套率从首制船的30%提升至40%;数字化平台集成采购、物流、支付功能,使物资补给时间缩短至48小时;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舱室模块化系统实现国产化,食品供应通过国际认证,但高附加值设备如发动机仍依赖进口。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邮轮供应链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整体而言,中国邮轮经济呈现“稳的态势巩固延续,新的动能加快培育,强的韧性持续彰显”的特征,展现出稳固的增长潜力和发展韧性,2025年我国邮轮经济由韧性恢复的“攀升回稳期”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平稳增长期”。研究团队预测,2026~2027年中国邮轮经济景气指数将继续平稳增长,并带动亚洲邮轮经济景气指数一同提升。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