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排至2029!这类“青岛造”重器密集驶向全球

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2”

有态度的思想者

15日上午,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2”在中国船舶集团北海造船厂正式交付运营。该船实现投饲、加工、深层取水、成鱼出舱四大系统深度升级,并将首次开展鲑鳟鱼工船全年连续养殖试验,有望弥补我国鲑鳟鱼产业发展短板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而在几天前,全球最大在建矿山项目——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铁矿正式建成投产,运输铁矿石的散货船需求大增。作为中几矿业合作的标志性建项目,中企加紧下单散货船,投资船舶或超百亿元。

这些订单中,青岛是重要的建造地。有消息显示,仅仅2025年9月,央企中远海运集团旗下的散货公司,就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下单建造4艘21万吨级好望角型散货船。

海洋装备制造,是青岛“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优势产业。今年以来,青岛船舶制造订单多、交付多,显示出海洋经济发展的蓬勃态势。

与此同时,顺应全球贸易的新形势、新变化,青岛船舶产业也在加速向新、向绿发展,迎来提质升级的关键窗口期。

订单排产至2029年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海船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量以修正总吨计,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3.5%、47.3%和58.6%;海工装备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0%、50.8%和61.9%,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自然资源部披露的这份数据,是我国海洋船舶工业发展的直观展现。

在纵深推进“海洋强省”战略的山东,高技术船舶、高端海工装备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成功锻造出一批“国之重器”。向海而兴的青岛,更是全省船舶产业持续发展进阶的典型。

招商工业青岛船厂布局建造三大主力船型,打造中国领先的海洋装备制造及修理改装基地,为挪威船东建造的8.2万载重吨系列散货船首制船交付;

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已形成以修造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主,以低速柴油机、曲轴、甲板机械、舰船电机、电力推进系统为配套的产业链条,规模效应日渐显现;

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

青岛杰瑞工控技术有限公司的水下观监测系统装备,可辅助靠离泊系统装备实现泊位操控精准安全,船载大数据获取终端构建船舶数据价值核心枢纽;

在船舶更新换代超级周期的推动下,青岛船舶制造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以西海岸新区为例,今年前8个月,新区船舶海工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产值262.5亿元,其中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76.28亿元、同比增长12%,产业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目前,基地内企业满负荷运转,其中北海造船、中船发动机等重点企业订单已排产至2029年。

绿色船舶驶向全球

11月10日,中船北海造船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向比利时船东交付首艘31.9万吨氨预留超大型原油船,成为5艘系列订单中的首制船。

该船预留了位置、管路和控制系统布线空间,未来可配置两个6000立方米氨燃料储罐,具备升级改装后使用清洁氨燃料的先进性能。

向比利时船东交付的31.9万吨氨预留超大型原油船

这是近两年船舶订单最显著的新特征——对绿色、智能的需求。

当前,船舶海工产业正处于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低碳转型关键阶段,可替代燃料、新型节能技术应用成为新建船舶的主要选项。

中船集团北海造船设计的新一代GuaibaMax型32.5万吨甲醇双燃料超大型矿砂船首制船开工;

中船发动机围绕绿色新型燃料应用,布局LNG、甲醇和氨燃料船用低速机产能;

招商工业青岛船厂6000TEU集装箱船型配备氨/柴双燃料驱动系统,可根据航程需求智能切换,能耗低、排放环保……

站在新风口,青岛船舶制造企业及时“调整航向”,提质升级,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得到持续提升。

青岛也正汇聚行业资源,锚定产业需求,促进技术突破,实现示范应用,推动船舶制造业实现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今年5月,GHG(“温室气体”)绿色船舶创新联合中心在青岛成立,将打造绿色船舶技术策源地,突破关键系统集成瓶颈,进而构建船舶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引领行业标准建设。

提质升级迈向高端

在提质升级的关键窗口期,青岛如何更好打造国际领先的船舶海工产业基地?

答案要从产业链中寻找。

招商工业青岛船厂

船舶海工产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人力密集型产业,接单交付周期跨度较长、周期性滞后特点十分突出。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进一步消除制约束缚,船舶制造产业才能迈向更高端。

比如,西海岸新区正借鉴集群化、园区化产业发展经验和路径,进一步提升海西湾产业集聚水平和效能,打造配套完善、梯次清晰的船舶海工产业新体系,提升高端化、自主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水平。

新区近期还专门成立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联席会议,以一套统一的机制、一个共同的平台、一支专业的团队,加强对海西湾企业和院所的服务。

提质升级,不止体现在新方向、新趋势上,也体现在具体的建造环节。

11月12日,中船北海造船分段建造能力提升及智能化改造项目开工,将建设切割智能化装备产线、平面分段自动化线及曲面分段生产线。十几天前,其无人智能化钢料堆场改造项目也已启动,落地后预计调度效率提升50%以上。

多方合力,驶向深蓝。青岛船舶制造产业正从以传统制造为主,向设计、销售、运维服务等上下游不断拓展,加快迈向产业链高端。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