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买家现身!又一家造船巨头吹响复活号角

凭借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以及在中型油船市场的强势表现,曾在全球排名第三、历经破产重组与行业低谷的韩国K造船(原STX造船海洋)正加速走向全面“复活”。

业绩“狂飙突进”!K造船迎来“新买家”

近日,韩国泰光(Taekwang)集团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组成的联合体提交了K造船的收购意向书(LOI),计划收购韩国最大不良债务清算机构United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UAMCO)和韩国私募股权基金KH Investment(KHI)目前持有的K造船99.58%股份及公司债券,收购价格预计在5000亿韩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左右。

泰光集团参与K造船收购战的原因在于:K造船已步入业绩快速好转的轨道,继去年扭亏为盈后,今年实现营业利润有望超过1000亿韩元(约合5亿元人民币),在中小型油船市场保持着强势地位;同时,K造船在参与韩美造船业合作项目“MASGA”时承担美国海军舰艇MRO(维护、维修和大修)业务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基于此,泰光集团判断收购K造船可为集团增加新的核心增长点。

据悉,泰光集团的主营业务石油化工及纺织等遭遇市场不振,经营状况持续恶化,其计划通过收购K造船进军造船业、收购爱敬产业(Aekyung Industrial)进军美妆业、收购韩国最大房地产专业资产管理公司IGIS进军房地产业等领域来重塑其主力业务结构。

截至目前,共有包括泰光·TPG联合体在内的三家以上竞标者参与了K造船的预备竞标。而韩国造船业“三巨头”HD现代集团、韩华海洋、三星重工均未参与。正式竞标将在明年1月进行。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随着HD现代集团、三星重工、韩华海洋等大型船企将精力集中于大型环保高端船舶,中低价订单正纷纷涌向中型船厂,也为K造船带来了利好。再加上美国针对中国实施制裁,韩国中型船厂可在未来数年获得较为稳定的订单量,因此其订单景气度有望持续较长时间。

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K造船今年的业绩正快速改善。今年前三季度,K造船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997亿韩元(约合6.16亿美元、43.7亿元人民币),已达到去年全年的96.26%;实现营业利润847亿韩元(约合5800万美元、4.1亿元人民币),达到去年全年的763%,比去年同期的158亿韩元增长436%,若包括第四季度业绩,今年有望成为K造船自2012年以来盈利再度突破1000亿韩元的一年。

同时,K造船还有望在象征韩美造船业合作的“MASGA(Make American Shipbuilding Great Again,让美国造船业再伟大)”项目中抢得一席之地,这也成为推动泰光集团参与K造船收购战的重要因素。目前,K造船正在其位于庆尚南道的镇海造船厂建设每年可执行6艘舰船MRO作业的设施,已做好加入“MASGA”项目的准备。此外,该公司还计划追加投资2000亿韩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将MRO产能扩大至32艘/年。

据了解,K造船旗下镇海造船厂距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后勤支援部队驻地的镇海海军基地仅6公里,是承接美军舰艇MRO业务的理想位置。

吹响“复活号角”!K造船成为中小型油船建造强者

2012年,K造船的前身STX造船海洋在全球船企接单量的排名榜上曾高居第三,并跻身韩国造船业四大船企行列。在散货船、中型油船等船型领域,STX造船海洋的全球排名也一度保持在前两位。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新造船订单断崖式下跌,中国船企的低价攻势全面强化,STX造船海洋进入了“艰难航程”,加之投入3000亿韩元巨资建设的STX(大连)造船有限公司造成巨额损失,最终导致母公司STX集团破产。

STX造船海洋从2013年开始债务重组,进入债权团管理模式。该公司债权团由韩国产业银行(KDB)、韩国进出口银行(KEXIM)、农协银行(NH Bank)、友利银行(Woori Bank)组成,总持股比例为79.44%。其中,韩国产业银行持股比例为35.26%,韩国进出口银行持股比例为19.66%,农协银行持股比例为16.53%,友利银行持股比例为7.99%。

2014年,STX造船海洋被迫终止上市;2016年,STX造船海洋进入法庭破产管理程序。在由债权团主导的结构调整中,STX造船海洋为了在没有得到新的资金支援的情况下独立生存,不断实施出售非核心资产、裁员、停薪留职、自愿退休等高强度的自救计划,但一直未能真正走出困境。

2021年1月,STX造船海洋与UAMCO和KHI组成的财团签订了2500亿韩元(约合2.24亿美元)规模的资产出售合同。这也意味着已深陷财务危机多年的STX造船海洋终于找到了“新主人”。当年7月,STX造船海洋的出售完成所有程序后,公司名称也正式变更为“K Shipbuilding(K造船)”。

重新出发的K造船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实现经营正常化。2021年,K造船出现了2001.44亿韩元的营业亏损,但在2022年即实现了232.46亿韩元的营业利润,扭亏为盈。不过K造船的扭亏之路并不平坦,到了2023年,该公司又出现了596亿韩元的营业亏损,从而再度陷入亏损。

处于生死边缘的K造船选择以中小型油船为突破口,专注于韩国大型船企不愿涉足的“缝隙市场”,终于在市场上占得了一席之地。目前,K造船在7.4万吨油船市场以19.1%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一。同时,为积极应对IMO环保新规,满足全球环保船舶需求,K造船以丰富的中型成品油船建造经验和交付业绩为基础,积极开发环保燃料动力MR型油船并取得了大量成果,相继成功开发了LNG双燃料动力、氨双燃料动力、甲醇双燃料动力、氢/LNG混烧动力等4型绿色MR型油船。其中,去年7月开发的全球首艘LNG/柴油5万吨级中型油船,其技术实力也被认为领先中国企业。

2024年,K造船实现营业收入9347亿韩元(约合6.89亿美元、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实现营业利润111亿韩元(约合818万美元、5800万元人民币),实现当期净利润425亿韩元(约合3132万美元、2.24亿元人民币),成功扭亏为盈。韩国业界表示,该公司2024年再度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在稳定生产方面付出了多方面努力,同时积极降低成本,并通过逐步消除低价船舶,有效改善了收益状况。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