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HD现代集团在1974年交付首艘船舶后的第51个年头,创下了全球首个累计建造并交付5000艘船舶的纪录。
11月19日,HD现代集团在HD现代重工蔚山造船厂举办5000艘船舶交付纪念仪式。HD现代集团会长郑基宣、蔚山东区议员金泰善、蔚山北区议员尹钟午、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室长朴东日、韩国海洋振兴公社(KOBC)社长安秉吉、韩国海运协会会长兼高丽海运(KMTC)会长朴正锡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HD现代集团交付的第5000艘船舶,是HD现代重工为菲律宾海军建造的3200吨级导弹护卫舰2号舰“迭戈·西朗(BRP Diego Silang)” 该舰长118.4米,宽14.9米,巡航速度15节(约28千米/小时),续航里程4500海里(约8330公里),配备了反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S),以及可提升对空探测能力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等先进武器系统。
自1974年交付首艘26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Atlantic Baron号”起,截至此次交付的菲律宾护卫舰“Diego Silang”号,HD现代集团已向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家船东交付了5000艘船舶。具体来看,HD现代重工交付2631艘、HD现代尾浦交付1570艘、HD现代三湖交付799艘。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即便在造船业历史比韩国更悠久的欧洲和日本,至今还没有造船集团达到这一纪录。如果按单艘船舶长度250米估算,5000艘船舶的总长度可达1250公里。这一长度不仅超过首尔至东京的直线距离(1150公里),更是珠穆朗玛峰高度(8800米)的140倍以上。
据悉,为纪念交付5000艘船舶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HD现代集团决定,向3家造船子公司全体员工及公司内部合作企业工作人员致谢,并发放30万韩元(约合1450元人民币)/人的商品券。该举措是在集团会长郑基宣的提议下推进的。
郑基宣表示:“5000艘船舶的交付,不仅是韩国造船业的骄傲,更是一部改变世界海洋产业格局的挑战史。我们将以这份共同铸就的挑战史为根基,向着下一个5000艘、又一个半个世纪奋勇迈进。”

韩国造船业的起点可追溯至1972年。当时,现代集团名誉会长郑周永推动位于蔚山的尾浦造船厂建设,而当时韩国造船业年造船量仅为50万总吨(GT),全球市场占有率不足1%,所能建造的最大船舶也仅1.7万吨。因此,现代集团当时建设造船厂的计划被外界视为“盲目的赌博”,日本方面甚至直言:“韩国的经济规模,能建造5万吨级船舶已足够,绝对无法造出大型船舶。”
但郑周永并未退缩,他带着蔚山尾浦湾沙滩的照片与英国船厂的设计图纸奔走全球。为争取贷款,在说服英国巴克莱银行的过程中,他还拿出面额500韩元的纸币,指着上面的龟船说道:“韩国早在400年前就已建造出铁甲船”,以此证明韩国的造船潜力。最终,造船厂于1972年正式动工,1974年6月竣工的同时,完成了首艘船舶的交付。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半个世纪以来,韩国造船业不仅实现了规模上的增长,更完成了质的飞跃——从初期以油船、散货船等商船为主、紧跟市场步伐的“快速追随者”(fast follower),蜕变为如今引领全球市场的“行业先行者”(first mover)。而HD现代集团交付的第5000艘船舶并非普通商船,而是具有先进水平的军舰,这一细节也象征性地印证了这一转变。
韩国业界人士表示,早在1975年,HD现代集团便着手研发韩国第一艘国产战斗舰只“蔚山舰”,这是在造船厂建设初期便同步布局军舰技术的雄心之举。当时韩国完全没有2000吨级舰艇的设计与建造经验,却在1980年4月初实现“蔚山舰”下水,并于1981年正式交付韩国海军,堪称一项壮举。
进入21世纪后,HD现代集团主导了超大型集装箱船、高性能钻井船等技术密集型船舶市场,在LNG船、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领域稳居世界第一。近年来,HD现代集团还率先布局环保船舶、自主航行技术等未来赛道,持续引领行业技术革新。2024年,HD现代集团旗下三家造船子公司共交付集装箱船、LNG船等各类船舶144艘,彰显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据悉,在11月19日举行的HD现代集团5000艘船舶交付纪念仪式上,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还发布了即将出台“新一代K-造船竞争力强化对策”的消息。该对策将以建设培育基于人工智能(AI) 的造船厂和自主航行船舶为核心,实施包括中小造船企业、配套企业在内的造船产业生态系统转型战略。
韩国政府认为,韩国造船业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建造了约1.1万艘船舶、海工装备、舰艇等,技术实力和品质竞争力均为世界最高水平。根据近年来AI造船厂、智能生产体系、环保及自主航行技术普及等产业模式的变化,有必要进行结构性革新。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产业政策室长朴东日表示:“感谢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提高K-造船地位的造船业从业者。韩国造船业积累的技术和现场经验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产业通商资源部计划不久后发布‘新一代K-造船竞争力强化对策’,为造船业提供新的机遇,强化中小造船企业和配套企业也能共同成长的K-造船生态界竞争力。该对策将包含引领新一代造船业的支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