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船同时命名!恒力重工再迎新船交付

11月24日,恒力重工为万汇控股集团建造的两艘82000载重吨Kamsarmax型散货船“SYRMA”号和“SARGAS”号举行命名仪式,恒力重工节拍化生产再传捷报,也标志着恒力自主生产的船用发动机在恒力造船实现首次应用,并成功向海。

万汇控股集团董事长杨川,法国船级社中国区副总裁陈彪,香港大学EMBA代表李振华,松发股份董事、总经理陈汉伦出席仪式并致辞。恒力集团副董事长、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红卫,恒力重工集团董事长安锦香,以及船东、船级社、设计院、金融机构、香港大学代表等共同出席活动。上海航运保险协会秘书长顾珺、万汇控股集团运营总监陈郁作为教母,分别为两艘新船命名并砍缆。

万汇控股集团董事长杨川表示:“这是万汇航运首次迈入Kamsarmax新造船领域,成为恒力重工自主研发首台船舶主机的首位使用者。在恒力集团‘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指引下,这艘82000吨船舶圆满落地,既兼具大容量、高稳定性的货运优势,更深度契合绿色航运趋势。两艘船舶的顺利交付与命名,不仅是我们拓展散货运输版图、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步,更是深化多方合作、共绘航运事业蓝图的全新起点。希望以此次交船为契机,与恒力集团及各位合作伙伴携手并进,砥砺前行,共同书写中国船舶航运事业更加辉煌的篇章!”

法国船级社中国区副总裁陈彪表示:“这两艘船的建造历程,是恒力重工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自开工以来,项目所有相关方始终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力协作、攻坚克难,严控每一个质量细节,抢抓每一个关键节点。恒力重工自成立以来,以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和雄心壮志,迅速崛起为中国船舶制造业的排头兵。今天,双船命名与交船仪式同日举行,标志着万汇集团船队壮大、恒力重工产能跃升、强强合作再结硕果!祝愿两艘新船航程永远顺达,成为恒力重工卓越品质的‘海上使者’,在全球各大洋上传播‘中国制造’的美誉!”

香港大学EMBA代表李振华表示:“今天我见到了从一纸蓝图到万吨巨轮,从钢筋铁骨到劈波斩浪的海上力量,每一颗铆钉、每一处焊缝,都凝结着全体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我深受中国船舶工业之震撼。船舶是流动的国土,更是国家实力的名片,祝愿两艘新船航程顺遂,大展宏图!”

松发股份董事、总经理陈汉伦表示:“今天双船命名仪式,是恒力和万汇共同的喜事,看着两艘新船搭载恒力自主设计建造的主机,踏海而立,气宇轩昂,我们真心为恒力制造,倍感骄傲自豪。今年,是恒力重工成立三周年。这三年,恒力重工迎难而上,把荒废十年之久的造船厂,变成了世界级的造船基地,走过了刻骨铭心的发展历程,构建了从核心部件到整船建造的完整产业链,得到国际航运巨头、顶级船东高度认可,我们十分期待在全球船舶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中,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绿色高端船型,为祖国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两艘新船自开工以来,恒力重工坚持“一艘船一个项目,一艘船一个精品”,高质量管理,高标准建造,圆满完工,如期交付。装配的恒力发动机以其卓越的品质,完美符合船舶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打破了船舶建造中“船等机”的行业瓶颈。

据了解,Kamsarmax型散货船是恒力重工主建船型之一,具有“绿色、环保、节能、安全”等显著特点,是远洋航运市场的主流散货船型,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最严苛的排放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凭借其载货能力、高效运营以及先进的环保技术,该型船深受全球航运客户的青睐。

恒力重工的前身STX大连曾是中国最大的外资船厂,拥有中国北方最大的单体船厂。2022年,恒力集团响应国家号召,成立恒力重工集团,耗资21.1亿元竞拍收购闲置十年之久的原STX大连资产,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船舶建造基地。2023年1月,恒力重工一期“海洋工厂”仅用时150天实现全面运营,今年1月二期项目——“未来工厂” 5个月实现投产。今年9月,恒力重工合作创新暨海工科技产业园在大连长兴岛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恒力重工已开工建造60余艘船舶,手持订单约170艘、排产至2029年。恒力重工系列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建造超大型船舶150艘,生产船用发动机180台,包含G95主机及以下机型,并实现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全覆盖,将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备的造船基地。

未来,恒力重工将持续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船舶建造,立足打造世界一流造船基地,为民族工业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