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国信1号2-2”首舱大西洋鲑鱼苗入舱

11月22日至23日,青岛国信集团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2”在海上成功完成首舱大西洋鲑(俗称三文鱼)鱼苗入舱工作。此举标志着世界范围内首次在超大型移动式养殖工船上开展鲑鳟鱼养殖探索,为我国优质蛋白供给开辟了新路径。

本次入舱作业历时两天,共成功入舱大西洋鲑鱼苗2.5万余尾。面对海上风浪较大的复杂环境,现场团队灵活应对,精心组织,采用吊装和侧舷滑道入舱相结合的方式,鱼苗运输和入舱过程的成活率高达99.7%,展现了工船养殖模式的高效与可靠。

“国信1号2-2”是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青岛北海造船承建的“国信1号”系列最新一代养殖工船,于2025年11月15日交付运营。该船全长244.9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以及多个环形跑道池、养殖试验池。投饲、加工、深层取水、成鱼出舱四大系统实现深度升级,并将首次开展鲑鳟鱼工船全年连续养殖试验,构建“苗种选育-养殖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陆海联动发展新模式,依托成鱼养殖及大规格苗种供给能力,有望弥补我国鲑鳟鱼产业发展短板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国信1号2-2”以“适渔性”为核心设计原则,在养殖系统、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优化。此次成功将养殖品类拓展至经济价值高的大西洋鲑,是继成功养殖大黄鱼后,我国在深远海工船养殖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实践。

此次入舱鱼苗由青岛国信集团旗下大西洋鲑养殖企业——国信东方(烟台)循环水养殖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优质进口卵自主孵化培育,并通过“陆海接力”模式转运至工船,实现了从种源、孵化、育苗到工船养殖的全链条自主掌控和高效衔接。船上配备的智能化集控系统,为这些“新居民”提供了全程可控的最佳生长环境。

根据计划,“国信1号2-2”将完成全部鲑鳟鱼苗的入舱作业后转移至适宜海域开展全年连续养殖。随着“国信1号”、“国信1号2-1”和本次的“国信1号2-2”形成“三船联动”的产业化运营格局,我国深远海养殖正式迈入体系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年总产能将突破万吨,为保障国家“蓝色粮仓”和食物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文章来源:国际船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