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9年,中国拥有的商船队(涵盖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液化气船等)运力实现翻倍。目前在建新船约占船队总规模的四分之一,预示着未来运力仍将强劲增长。那么,是何种力量驱动了这一增长?
在船东国中,中国船队规模按吨位计已位居全球首位,且过去10年的增速是全球船队平均水平的2倍。
运力的扩张,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进出口货物得以由本国船舶承运。随着船队规模的增长,中国船只在开放市场上的“跨贸易”(即中国非进出口方)业务的参与度亦在提升。
//-增长态势-//
以总吨位(衡量各类船舶的通用标准)计,中国拥有的商船已占全球船队近五分之一,远高于本世纪初的约二十分之一。进入本世纪以来,各主要船型均呈现快速增长,近年势头尤甚。
过去10年间,中国船舶总运力增长逾2倍。据Clarksons研究数据,截至2014年底,总运力为1.313亿总吨;至2024年底,已增至2.926亿总吨,增幅达123%,年均增长率8.4%。散货船仍是船队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接近半壁江山。
船队运力增长由决定流入与流出的四大核心要素共同驱动。年度运力净值变化源于新增交付与二手购入带来的运力增加,同时受二手转售及船舶拆解(资产回收)造成的运力削减影响。
中国商船队规模虽存在年度波动,但过去10余年的增速渐趋稳定。自2013至2024年的12年间,有8年增长率稳定维持在5.0%-7.8%区间,3年(2017、2021、2024年)增速攀升至8.4%-10.0%区间,其中2018年更录得13.7%的显著增长。截至2024年的10年间,中国船队年均增长率达8.4%,较全球船队3.6%的年均增速高出一倍以上。
过去10年,中国商船队总吨位从1.313亿总吨增至2.926亿总吨,累计净增1.61亿载重吨。这一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船型结构分化。其中,包括矿砂船在内的散货船贡献了近半的增长(47%),集装箱船约占四分之一(24%),油轮与其他船型分别贡献了16%和12%。
另一组具启示性的数据,是过去5年(2020-2024年)主要船型的平均增长率。各船型增速虽在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但此期间的平均增长率总体趋同:散货船为7.9%,油轮与集装箱船均为6.7%,其他船型则为8.2%。
//-2024至2025年船队规模增长-//
2024年,散货船队扩张提速,增速从前一年的相对低位升至9%。相较之下,集装箱船队增速虽仍超9%,但已近乎腰斩。油轮与其他船型则重归强劲增长态势。
2024年,新船交付、二手船买卖及船舶拆解的贡献份额亦发生显著变化。新船交付量同比下滑约一成。然而,自外国船东购入的二手船数量激增近三分之二,为船队运力增长贡献了最大份额。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二手船售出量(不足购入量的一半)有所回落。与此同时,老旧船舶拆解量持续低迷,不足100万总吨,占年初运力比重不到0.5%,处于近年低位。
近年各因素的变化表明,新船交付对中国船队的影响,常受其他因素调节。去年,尽管新船交付量有所减少(但规模依然可观),但二手船购入量大增、售出量锐减,加之拆解量极低,共同推动了船队规模的加速扩张。
初步估算(数据或有调整)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商船队规模仍在持续扩大。预计增长约5%,或意味着全年增速将与过去3年平均超过7%的水平相当。
//-未来趋势:走向何方?-//
评估中国商船队的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长期前景,难免带有推测色彩,其所依据的假设或存变数。其中,二手船的买卖动向最难预判,相关估算多基于对未知策略与意图的揣测。一个相对可靠的预期是,鉴于近年拆解量异常低迷,未来船舶报废量或出现显著回升。
新船交付对现有船队的影响,则是一个可进行更严谨评估的因素,尽管不确定性仍然存在。船东订单与船厂订单均为公开信息,这些细节虽仅反映未来船队前景的局部情况,但已具重要参考价值。
基于船厂已确认订单的新船交付时间表,为船队扩张提供了参考,虽然未必能精准反映未来运力或投入运营的确切时点,但通常而言仍是一个有效的近似指标。交付计划偶有调整,或源于施工延误、延期交付、订单取消或船型变更,但此类变动幅度通常有限。
//-中国船东的新造船订单-//
过去数年,中国船东的新造船订单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由于新订单涌入的速度超过了既有订单的交付速度,订单量持续攀升。此前,订单量曾一路下滑,至2019年末降至1880万总吨,仅占当时中国商船队总量的9%。此后,订单量大幅增加。据Clarksons研究公司数据,至2024年底,订单量已达4880万总吨,占船队总运力的17%。
初步测算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该数字进一步攀升至5920万总吨,占现有船队运力的19%。其中,490万总吨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交付。2026年全年计划交付1670万总吨,此数据或将根据后续信息调整。2027年及以后,计划交付的总运力为3750万总吨。
那么,截至2025年9月底的订单计划,能在多大程度上可靠地反映2026年及以后的实际交付情况?可以预见,该计划已较为全面地囊括了2026年的预计交付量,尽管仍有少量订单未被统计。此外,当年剩余计划交付量中的一部分通常会延至次年年初完成,这一规律在12个月后依然适用。
2026年的新造船订单中或仍有中国船东追加,但新增规模将受限于船厂既有的庞大生产计划及有限的剩余产能。通常,在短期内(如未来12至18个月),船厂承接额外订单的潜力有限。这既与建造周期有关,尤其是液化气船与集装箱船等复杂船型;也受制于既有订单占用了船坞,导致早期交付的船台资源紧张。
近期的新造船订单呈现若干显著特点。自2024年年中以来,仅一年的时间,中国船东的新造船订单量激增63%,主要得益于油轮、散货船与集装箱船的强劲增长。在此轮订单热潮中,油轮订单量增长近2倍,达940万总吨;集装箱船订单增长91%,至1500万总吨;散货船订单增长72%,至1990万总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增长40%,至1070万总吨。相比之下,其他所有船型的订单总和则下滑28%,降至430万总吨。
//-中国船队的部署-//
中国商船队与细分市场、货品种类及贸易航线的紧密联系已不言而喻。大量原油、天然气与散货进口,催生了中国油轮、液化气船与散货船队的扩张;制成品与半成品的进出口,则为集装箱船队的增长提供了动力。
在规模较小且更为专业的领域,近期趋势尤为显著:大量汽车船正交付予中国客户,且未来仍有大量订单待交付。这些新造船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与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中国车企新增产能主要瞄准全球出口市场,而预期贸易量的增长,则催生了对专业车辆运输船的需求。
许多入列中国船队的新船,其用途很可能全部或大部分服务于中国作为进出口方的贸易航线。相关的承诺、合同与意向等细节信息通常难以获取,但船舶的地理使用模式与实际航行路线,已然印证了具体船型、尺寸及其运营区域。
未来贸易量与贸易模式的演变,是影响船队发展的潜在变量。尤其在进口端,经历多年持续高速增长后,部分领域的中国商品进口已显露放缓或停滞迹象。
铁矿石进口作为中国海运贸易中最大的单一货类,其增长或已触及天花板。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年进口量已稳定在12亿吨左右,甚至存在下行空间。其中,五分之一(2024年为2.74亿吨)来自巴西,这条长航线上,中国拥有的超大型矿砂船(40万吨级VLOC)与Guaibamax型(32.5万吨级)矿砂船被广泛使用。
众多中国船舶仍将主要服务于不对外国船只开放的沿海运输业务。未来几年,中国船只在非中国起讫点的国际跨贸易航线中的参与度如何,尚难预测。
船队部署与未来运力需求,亦部分取决于中国租赁公司的业务进展。其中数家规模庞大,通过融资租赁为全球船东提供资金支持,并凭借租赁协议保留船舶所有权,成为这部分吨位的法律所有者。其业务反映了国际航运市场的资金需求与供给,与其他金融机构同台竞技。近年来,中国船舶出租方提供的优惠融资条件,已吸引众多外国船东积极回应。
//-船队前景展望-//
对中国商船队未来趋势的预判,基于明确迹象,亦夹杂着广泛假设与推测。持续扩张已是大概率事件。
如前所述,中国船队运力的变化,取决于多重因素的消长。2025年及以后,新船交付量的增长将部分由二手船购入所取代,同时受到二手船售出与拆解的抵消。对这些变量的估算,因诸多不可预测因素而充满变数,直接影响船东的购售决策。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中国庞大的新造船订单(约占现有船队运力的五分之一)已清晰预示,未来数年船队规模将进一步显著扩张。中国在全球海运贸易中的份额(尤以进口计,占全球总量25%)高于其在全球商船队中的占比,这构成了扩大本国运力的核心动力。此结构性特征将持续助推船队增长。
综上所述,可合理推测中国船队在未来数年内仍将保持稳健扩张。然而必须指出,当前预测依据尚不充分,市场预期往往受近期趋势及观测特征影响。一种可能的推论是,未来商船队的扩张速度或将略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