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研发生产电子海图历程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测绘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海图人”敏感地察觉到,电子海图时代即将到来。他们挑选5名科技人员组成数字海图“星火队”,从翻译外文资料入手,找信息,摸“门道”,搞积累,开始了数字海图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不到一年,仅翻译、阅读的外文资料,摞起来就有6米多高。

1988年,“海图人”成功地将计算机技术引入了海图编制;1990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数字海图生产研制实体——计算机辅助海图制图室,并在1994年成功地研制出中国第一幅数字海图。

1995年,面对全球信息革命的汹涌浪潮,“海图人”提出了二次创新的口号。按照我国海洋测绘的技术特点,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展难点攻关,立志实现海洋测绘产品生产方式的完全数字化。技术人员按照国标、军标研制出了数字海图生成系统,先后建立了数字海图字库、符号库,制定出了14个数字海图质量标准,结束了中国数字海图研制开发“各自为战”的局面。

“海图人”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先后攻克了6个核心技术难题,有4项成果为世界独创,17项成果获得军队和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形成了多个不同工序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及符合国家、部门标准的质保体系;建立了数字化生产编制体制及出版、发行、应用体系;完成了数十个比例尺海图数据库实体。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电子海图技术突飞猛进,国际新标准、新产品层出不穷,各领域对电子海图应用的需求也水涨船高,符合国际电子海图标准S—57的电子海图研制就摆在了“海图人”面前。

海军所属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成立了S—57标准电子海图科研攻关小组,攻关小组从标准的翻译、学习到大量样例数据的剖析解读,提出了对现有数字海图数据通过转换、修编等过程生产S—57数据的模式,经过不断的测试、改进,制作出了第一幅S—57数据样图,为以后转轨全面生产S—57数字海图积累了大量经验。

2002年3月,为参加4月份在摩纳哥举办的第十六届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国际会议,需制作S—57数据样图。面对时间紧迫加之技术条件尚不成熟等困难,科研小组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加班加点,解决了重重技术难题,终于赶在代表团出发之前制作完成了3幅参展样图。该样图在IHO会议上受到各国专家的好评,向世界展示了我海洋大国的形象。

2004年8月,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迎来了为东亚海道测量组织制作南中国海S—57标准海图数据的任务。以当时的技术实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东亚个别国家提出如我方无法完成,他们可代为制作。一旦如此,我们在东亚海道测量组织中的地位乃至海洋大国的形象都将受到挑战。面对考验,“海图人”选择迎难而上。时值国庆假期,电子海图生产研发小组成员为了赶进度,放弃长假,主动加班,边干边学,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所生产数据经有关专家检测,完全符合要求。在与其他东亚海道测量组织成员国生产的数据一道进行实船航行测试时,我们的数据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这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了我国在东亚海道测量组织中的主导地位。

2005年6月,S—57生产研发小组开始对S—57室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只用一个月,就使作业人员完全掌握了软件操作和数据生产流程。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以及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目前,S—57室已全部完成中国海区国际标准电子海图的制作、测试和检验验证,生产出了目前行销全世界的、高质量的、符合S—57标准的电子海图,得到了国内外广大用户的首肯.

2011年8月2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中国官方电子海图发布会上,中国海军正式对外推出国际标准版的中国海区电子海图。这是中国首次对外正式发布中国海区国际标准电子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