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4700万标箱!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居全球首位

据高速统计,2021年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TEU),比去年同期增加8%以上,刷新历史最高记录,连续12年夺得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国际中转箱吞吐量均实现了上年同期增长

融入国家新的发展机制,上海港逆风而起

2021年,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新型日冕肺炎疫病的反复发生,在上港组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全港上下勇敢斗争,顽强战斗,一手抓着防疫控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单班、月度、季度和单船的工作量等经常创新,为提高船舶的运营效率做出贡献,年集装箱吞吐量再次逆势“漂红”,以更高的起点实现箱量显著增加,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顺利化协助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和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建立。

加快推进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建设,上海港正走向一流

开辟了新的征途,明确了新的责任,上港集团率先成立了“世界航运网络联盟”。为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服务,积极对接有关政策,做好落地工作。全面在线“受理中心、卡预订、长江平台、电子设备交接单、电子发货单”五大平台,使上海港成为国内首家港口集装箱业务全过程的无纸化港。航运板块牢牢抓住了市场的机遇。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和国际海运平行论坛。全力确保第四届入博会箱货的顺利装卸和运输

服务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上海港步履节奏

继承新发展理念统一规划港口运营管理能力、综合服务能力,上港集团加强片区化管理,加强“长江战略”的再深化、再配置,发布“长江港区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类公司的“战略合作”,推进杂货散布“一体化运营”,提高长江沿线港的“业务合作”,有序推进“南联北融”等实质性措施,提高集装箱中转枢纽水平共同推进长江三角洲建设世界性港口圈

共同建设了“一带一路”,上海港写下了华章。

经过5年多的建设,上港集团利用多年管理运营的世界一流集装箱港经验,于2021年9月1日建设以色列海法新港,12月顺利启动第一批出口重箱作业、第一艘进出口重箱船舶的运营和第一条固定航线的开通。这是我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智慧港”的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也是以色列60年来第一个新码头,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的新基准。上港集团跨河入海走出国门,一步一步地留下足迹,创造属于上港的光辉,更明确了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

上港集团将贯彻党中央精神,计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落实重大任务,体现重大工作实践,始终坚持“放四”,勇敢承担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中国高层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推进智能港口建设,致力于港口科技创新

洋山四期码头是“零接触”无人化工作的优势,复工复产进度明显超过传统集装箱码头,2021年荣获上海科技奖特等奖,被评为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加快推进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已完成工作路径局部区域成熟运营。成立了三个科技板块公司,努力实现港口科技核心技术的产品化和市场化。2021年上港集团首次承担的国家重点研究开发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超大型集装箱码头智能化工作管理控制技术”的革新研究开发,在国家科学技术部的中期检查中这是唯一一个在“超额完成”认定等级中顺利通过的已检查项目。

发挥上海港整体优势,致力于业务模式创新

2020年以来,上港集团先后建设了三大集装箱区、一个杂货区和一个芦潮港物流区的合作联动优势,有效发挥,集团调度中心启用智慧大屏幕进一步统一调整了上海港各码头的资源。内地集装箱码头(ICT)等新业务得到行业肯定,设立上海港的“太仓服务中心”,推动“沪太同港化”,在服务太仓港本地的同时辐射长江下游各港口。成立东北亚空箱运输中心,致力于空箱运输,灵活配置资源,进一步解决“季节性缺箱”问题,提高了洋山港区码头资源的相关能源水平。启动“联运卸货”海关监管新模式,实现各港口货物进出口一次申报、一次检查、一次放行,促进“水中转”业务的新发展

“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的上海港恳切委托仍在耳边,“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角由党的第19届第6次全体会议发起,上港集团与一流港口资源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科技创新、在数字化转换及管理改革上精益求精,步伐稳健。

江海浩荡,星光闪耀。站在“十四五”高起点高标准开局的新历史坐标点上,上港人矢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以建设世界一流的航运枢纽为焦点,围绕“科学技术、地区、业态”寻求新的突破,不改初心,不遗余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推进上海港向世界辐射的航运枢纽建设,迈出了新的台阶。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

文章来源:信德海事